最新消息:我的青春我的爱,一段从校园到成长的纯真恋曲我的青春我的爱两个沈阳兵军营的故事
故事梗概
-
图书馆邂逅:季然在校园图书馆偶遇正在查阅古籍的楚夏,被她专注的侧影和学术热情所吸引,借由一本冷门诗集展开初次交流。
-
心意萌芽:经过多次偶遇和深夜聊天,季然发现自己越来越被楚夏的真诚与才华吸引,却因顾虑学业和未来而犹豫不决。
-
情感考验:楚夏获得海外交换生机会,两人面临分离一年的考验,季然在雨中追车表白心迹,约定共同成长。
-
成长与等待:异地期间,两人通过书信和视频保持联系,各自在学业和兴趣上取得突破,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
重逢惊喜:楚夏提前回国,在季然的摄影展上突然出现,两人在樱花雨中确认关系,开始真正的恋爱。
本次写作重点围绕季然和楚夏从相识到相恋的过程,展现青春爱情的美好与成长的力量,特别聚焦于他们从初次见面到面临分离考验的情感发展。
第一章:图书馆的邂逅
那年九月的阳光格外温柔,穿过图书馆的落地窗,在木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季然抱着厚重的专业书推开三楼古籍区的玻璃门时,第一眼就注意到了那个坐在角落里的女孩。
她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浅蓝色牛仔裤,扎着一个略显凌乱的马尾辫,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面前摊开的那本厚重的《宋词鉴赏辞典》,和旁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季然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幅专注的画面。
"同学,请问这里有人吗?"季然轻声问道,指了指她对面的空位。
女孩抬起头,露出一张不算惊艳但干净清爽的脸庞,眼睛在镜片后眨了眨:"没人,请坐。"
就这样,季然认识了楚夏,中文系大二的学生,一个痴迷古典文学的"书呆子"—这是她后来给自己的定义。
季然那天原本是来找建筑史资料的,却鬼使神差地在离开时多问了一句:"那本《宋词鉴赏辞典》,对你写论文很有帮助吗?"
楚夏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不是论文,只是个人爱好,我最喜欢苏轼的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那一刻,阳光正好落在她的睫毛上,季然突然觉得心跳漏了半拍。
第二章:偶遇与心动
接下来的两周,季然发现自己开始有意无意地往古籍区跑,他给自己找了个借口——那里安静适合学习,但心里清楚,他是希望能再次遇见那个读宋词的女孩。
第三次"偶遇"时,楚夏正在书架前踮着脚够最上层的一本书,季然快步走过去:"需要帮忙吗?"
"啊,谢谢。"楚夏有些不好意思,"我想找李清照的《漱玉词》校注本。"
季然轻松地取下了那本蓝色封皮的书,递给她时,两人的手指不经意间触碰,一股微妙的电流似乎从指尖传到了心脏。
"你是建筑系的吧?"楚夏突然问道,"我常看到你画设计图。"
季然惊讶于她的观察力:"你怎么知道?"
"你的草图纸上有比例尺啊。"楚夏笑了,"而且你画直线从来不用尺子,却特别直,很厉害。"
那天他们聊到了图书馆闭馆,季然知道了楚夏来自江南一个小城,最喜欢苏东坡和李清照,梦想是成为一名文学编辑;楚夏也了解到季然是本地人,从小喜欢摄影和建筑,最崇拜的建筑师是高迪。
分别时,楚夏突然说:"下周三文学社有我的读书分享,你要来听吗?关于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创作。"
"一定去。"季然听见自己说,心里像是有一群蝴蝶在扑腾。
第三章:深夜电话与未说出口的话
读书分享会那天,阶梯教室坐满了人,季然悄悄从后门进去,站在最后一排,台上的楚夏与平时判若两人,谈吐优雅,引经据典,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讲到《定风波》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时,她的声音微微发颤,带着超越年龄的豁达。
结束后,季然在人群中等着向她道贺,却看见一个高个子男生上前送了一束花,楚夏接过花,两人似乎很熟络地聊着什么,季然突然觉得胸口发闷,转身离开了。
那天晚上十一点,季然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楚夏。
"你今天来了吗?我没看到你。"她的声音里有一丝失落。
"去了,站在后面,你讲得太好了。"季然尽量让语气显得平常,"那个送花的男生是...?"
"我表哥啦!"楚夏笑出声来,"他在附近工作,特意来捧场的,你该不会...吃醋了?"
电话两端突然安静下来,季然能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
"季然,"楚夏的声音突然变得很轻,"你知道为什么我总在古籍区看书吗?"
"因为...你喜欢古典文学?"
"因为那里安静,.."她停顿了一下,"从我的座位可以看到建筑学院的教学楼。"
季然感到一阵眩晕,仿佛有人在他胸腔里放了一场烟花。
第四章:樱花树下的犹豫
校园里的樱花盛开时,楚夏约季然去拍照,她穿了一条淡粉色的连衣裙,站在纷飞的花瓣中,美得像一幅画,季然透过取景框看着她,手指按了无数次快门,却总觉得拍不出她十分之一的美好。
"季然,"楚夏突然转过身来,表情异常认真,"我申请了明年的交换生项目。"
"去哪里?多久?"季然放下相机,感到一阵不安。
"英国,一年。"楚夏低头摆弄着手中的花瓣,"昨天收到录取通知了。"
樱花无声地飘落,季然突然意识到,自己对楚夏的感情已经超出了友谊的范畴,他想说"别走",想说"我会想你",但最终只是干巴巴地说了一句:"恭喜你,这是很好的机会。"
回宿舍的路上,两人都比平时沉默,在岔路口分别时,楚夏突然问:"你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
季然看着她的眼睛,那里面似乎有期待,也有忐忑,他想起了自己尚未完成的设计作业,想起了父母期望他毕业后去国外深沉的期望,想起了所有不确定的未来。
"一路顺风。"他最终说道,然后转身离开,不敢看楚夏的表情。
第五章:雨中的告白
楚夏离开前的最后一个月,季然借口作业忙,很少与她见面,但他每天都会查看楚夏的朋友圈,看她分享的准备行李的照片,看她发的关于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期待与忐忑。
离出发还有三天时,下了一场暴雨,季然在画室熬夜赶图,突然收到楚夏的信息:"我在你宿舍楼下,能下来一下吗?"
季然冲下楼时,看到楚夏撑着一把透明的伞,浑身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她的眼圈红红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季然,"她的声音在雨声中几乎听不见,"我明天就要提前去上海办签证了,有些话再不说就没机会了。"
雨水顺着季然的额头流下,他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心痛。
"我喜欢你,"楚夏抬起头直视他的眼睛,"从你在图书馆帮我拿书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我知道你可能只把我当朋友,但我不想带着遗憾离开。"
季然感到所有的理智和顾虑都被这场大雨冲走了,他上前一步,把楚夏拉进怀里,伞掉在地上,雨水瞬间淋湿了他们。
"我也喜欢你,"他在她耳边说,声音沙哑,"非常非常喜欢,我不让你走不是因为自私,而是害怕距离会改变一切。"
楚夏在他怀里颤抖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激动:"那我们就约定,这一年都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果一年后感情还在,就再也不要分开。"
他们在雨中相拥,周围的世界仿佛静止了,那一刻,季然明白了青春之爱的模样——纯粹、勇敢、不计后果。
第六章:异地与成长
楚夏走后,季然的生活突然变得空荡荡的,他们约定每天视频,但因为时差,常常是一个刚起床,另一个正准备睡觉。
最初几个月是最难熬的,季然把自己埋在课业和摄影中,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楚夏则努力适应异国生活,在古老的图书馆里寻找中国古籍的海外版本。
他们分享各自的世界——季然发去校园新开咖啡馆的照片,楚夏传回泰晤士河畔的日落;季然抱怨设计模型总是做不好,楚夏讲述如何用蹩脚英语与图书管理员交流。
有一次视频时,楚夏突然哭了:"季然,我想家了。"屏幕那头的她看起来那么脆弱,与平日里坚强的样子判若两人。
季然感到心脏被揪紧了:"我在这里,一直都在。"
那天晚上,季然熬夜做了一个电子相册,收集了他们所有的合照和楚夏喜欢的风景照,配上她最爱的苏轼词句,发到了她的邮箱。
楚夏回复了一封长邮件,最后一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我回来。"
第七章:重逢与新的开始
时间像沙漏中的细沙,不知不觉流逝,当校园里的樱花再次盛开时,楚夏的归期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