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清冷少年的严厉管教,当冷漠遇上严师,一场关于成长的心灵博弈清冷少年的严厉管教小说
故事梗概
-
冷漠天才:林暮雨是个性格清冷的高二学生,成绩优异但孤僻不合群,以沉默和冷漠面对一切,包括即将到来的新班主任。
-
初遇冲突:当严厉认真的数学教师兼新班主任宋严首次踏入教室,全班都感受到压力,唯独林暮雨以一贯的冷漠态度应对,直接拒绝回答问题,两人首次交锋。
-
课外交锋:课后宋严单独留下林暮雨谈话,用特殊的方式让林暮雨开口——让他抄写古诗词,这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让林暮雨感到困惑。
-
特殊联系:在办公室,林暮雨意外看到宋严的教师履历,发现这位严厉教师曾是名校高材生却放弃高薪选择教育,这让他对宋严产生了好奇。
-
关系转折:林暮雨无意中看到宋严在空教室弹钢琴的温情一面,打破了他对这位严厉教师的刻板印象,为两人关系的转变埋下伏笔。
本次写作将重点描写林暮雨与宋严初次相遇及早期互动的场景,展现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如何在教育与被教育的过程中开始理解彼此。
九月,枫叶渐红的季节。
林暮雨坐在靠窗的位置,目光落在窗外飘落的枫叶上,他的侧脸线条分明,眉眼如画,却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意,教室里喧闹嘈杂,却仿佛与他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
"听说新来的班主任很严厉。"前排的女生小声议论着。
"据说是从省重点中学调来的数学老师,带出了好几个奥赛金牌。"另一个女生接话。
林暮雨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修长的手指转着笔,在笔记本上无意识地画着几何图形,开学第一天,他依旧保持着独来独往的习惯——早晨七点到校,中午独自在天台吃便当,放学后直接回家,没有朋友,也不需要朋友。
上课铃响起,教室里的嘈杂声渐渐平息,脚步声由远及近,沉稳有力。
"起立!"班长喊道。
林暮雨慢条斯理地站起来,目光这才从窗外收回,落在了讲台上那个高大的身影上。
新班主任约莫三十五六岁,身姿挺拔如松,面容刚毅,眼角有细微的纹路,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向脑后,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的衬衫,袖口挽到手肘处,露出结实的小臂,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漆黑如墨,锐利如鹰,扫视教室时仿佛能洞穿每个人的心思。
"同学们好,我是宋严,从今天起担任你们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声音低沉有力,没有多余的寒暄,"我对学生的要求很简单——守时、守信、守规矩。"
林暮雨微微挑眉,简单?这三个词背后隐藏的含义恐怕不那么简单。
"请坐。"宋严翻开点名册,"我先认识一下大家。"
点名过程平淡无奇,直到——
"林暮雨。"
没有回应。
宋严抬起头,目光锁定在那个靠窗的清冷少年身上。"林暮雨同学?"
全班同学的视线都集中过来,林暮雨这才微微抬眼,对上宋严的目光,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到。"
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声音,宋严眯起眼睛,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仿佛有无形的火花迸溅。
"很好,至少你还会回答'到'。"宋严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讽刺,"林暮雨同学,请你告诉我,上学期期末数学考试的最后一道大题,你是如何解答的?"
这个问题出乎所有人意料,上学期期末考的最后一道大题是奥赛级别的难题,全年级只有三个人做对,林暮雨是其中之一。
林暮雨皱了皱眉,似乎对这个问题感到厌烦。"用拉格朗日乘数法。"他简短地回答,然后重新低下头,表示对话结束。
宋严却没有轻易放过他:"能详细说明一下过程吗?"
"不想。"两个字,干脆利落。
教室里响起几声倒抽冷气的声音,没有人敢这样对新班主任说话,尤其是这个看起来就不好惹的宋严。
宋严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但眼神变得更加锐利。"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说完,他继续点名,仿佛刚才的插曲没有发生过。
林暮雨无所谓地耸耸肩,重新看向窗外,一片枫叶恰好落在窗台上,他伸手捏住叶柄,在指间轻轻转动。
下课铃响起,同学们纷纷收拾书包准备离开,林暮雨慢条斯理地合上书本,将那片枫叶夹在了笔记本里。
"林暮雨。"宋严站在讲台上叫他,"带上你的数学笔记本。"
林暮雨面无表情地拿起笔记本,在全班同学或好奇或同情的目光中走向讲台,他比宋严矮了半个头,但气场丝毫不弱,两人一前一后走出教室时,竟有种奇妙的和谐感。
教师办公室空无一人,其他老师都去上课了,宋严指了指自己办公桌对面的椅子:"坐。"
林暮雨坐下,将笔记本放在桌上,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等待对方开口。
宋严没有立即说话,而是先倒了两杯水,一杯放在林暮雨面前,一杯自己拿着,靠在办公桌边缘。
"知道为什么叫你来吗?"宋严问。
林暮雨摇头。
"因为你的态度有问题。"宋严直视着他的眼睛,"聪明不是目中无人的理由。"
"我没有目中无人。"林暮雨平静地反驳,"我只是不喜欢无意义的对话。"
"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是'无意义的对话'?"宋严挑眉。
"重复已经写在试卷上的解题过程就是。"林暮雨语气平淡,仿佛在陈述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
宋严突然笑了,这个笑容让他严肃的面容瞬间生动起来:"有意思,那么你觉得什么样的对话才是有意义的?"
林暮雨没想到对方会这么问,略微怔了一下:"能引发新思考的。"
"很好。"宋严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叠纸和一支钢笔推到他面前,"抄写这个。"
林暮雨低头看去,是苏轼的《定风波》。"为什么?"他难得主动提问。
"两个原因。"宋严竖起两根手指,"第一,作为你课堂无礼的小惩罚;第二,我认为这首词里有些东西值得你思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过于封闭自己反而会错过沿途的风景。"
林暮雨想反驳,却发现无话可说,他默默拿起钢笔,开始抄写,他的字迹清秀工整,一笔一划都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宋严不再说话,坐在对面批改作业,办公室里只有钢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和翻页的声音。
半小时后,林暮雨抄完了三遍,将纸推还给宋严。
宋严接过来看了看,点点头:"字不错。"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递给他,"下周这个时候,告诉我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林暮雨接过书,《数学之美》,作者吴军,他随手翻了几页,眼神微动,似乎被内容吸引了。
"现在你可以回去了。"宋严说,"下次课堂上,至少把解题步骤说完。"
林暮雨站起身,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为什么是这首词?"
宋严看着他,眼神难得温和:"因为十六岁的少年不该像个看透世事的老人,世界很大,林暮雨,别把自己困在方寸之间。"
林暮雨没有回应,转身离开,但宋严注意到他将那本书小心翼翼地放进了书包最安全的夹层里。
走廊上,林暮雨碰到了班长陈明。
"老宋没为难你吧?"陈明担忧地问,"听说他在原来的学校外号'铁面阎王',最擅长整治问题学生。"
林暮雨摇摇头:"没什么。"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他让我抄了三遍《定风波》。"
陈明瞪大眼睛:"就这样?上次他在三班发火,直接让整个班抄了二十遍《劝学》!"
林暮雨没有接话,但心里对这位新班主任的评价微妙地变化了一分。
接下来的几天,宋严的严厉名声迅速在年级里传开,他讲课逻辑清晰,要求严格,作业量是其他数学老师的两倍,而且绝不容忍任何马虎或敷衍,课堂纪律更是一丝不苟——迟到、说话、走神都会立刻被点名批评。
但奇怪的是,林暮雨发现宋严对自己的态度似乎与对其他同学不同,课堂上,宋严会特意提问他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但从不强迫他回答完整;批改他的作业时,评语总是简洁有力,直指要害;甚至有时在走廊偶遇,宋严会点头致意,仿佛他们是平等的个体。
这种特殊的对待让林暮雨感到困惑,也让他开始不自觉地观察这位严厉的班主任。
周三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数学,宋严穿着一件深蓝色衬衫走进教室,袖口依然挽到手肘处,露出结实的小臂,林暮雨注意到他左手腕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像是被什么利器划伤的。
"今天我们学习导数的应用。"宋严开门见山,没有一句废话,"请翻开课本第58页。"
课程进行到一半时,宋严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道综合题:"给你们五分钟思考,然后我请同学上来解答。"
林暮雨扫了一眼题目